国徽 新中国的各种国徽设计方案,看看落选的国徽到底是如何设计的?

国徽厂家

国徽主要设计者梁思成、林徽因

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新中国的各种国徽设计方案,包括所有不成功的设计方案。 我们看看不成功的国徽是如何设计的?

国徽收藏

1949年7月14日,以马须伦为组长的新政协筹备委员会第六组负责制定国旗、国徽、国歌的方案。 向各大报刊征集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其中,国徽设计稿112份。 有900件和图案。 但由于设计并不理想,千奇百怪,虽然有一些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但很多都与苏联风格相似,所以我们无法从这些设计稿中进行挑选,也很少向外界透露。 基本上大家都没有见过这些设计稿。

国徽

部分设计稿

国徽

部分设计稿

由于这些设计稿未能参加最终评选,1949年8月22日,马须伦提出让专家起草设计,收到设计后再做出选择国徽的决定。 所以,大家看到的各种不成功的设计,其实都是专家设计的。

张鼎设计

1949年9月25日,在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协商座谈会上,张鼎设计的几套国徽图案被选中,并解释了该图案的含义:

1、大地上的光芒象征着共产主义的照射,其中三十一道光芒代表三十一个省级单位。 光明解放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红色代表新中国;

2、齿轮和嘉禾代表工农联盟,上面的齿轮代表处于领导地位的工人阶级,青色代表钢铁的颜色,稻米和小麦代表农民,它们也是我们国家的主食。

3、嘉禾下的红带代表全国人民的紧密团结,红带上方以宋体书写国家名称。

4、五角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

国徽

第一张修改后的图

国徽

第二次修改图片

国徽

第三次修改后的图

国徽

第四次修改图片

国徽

第五次修订图表

不过,这个方案实际上与政协第一届会议使用的政协会徽类似。 也是张鼎等人设计的。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 最初他们设计了国徽,后来被新一届政协采用。 他们紧急挪作他用,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结果他们设计的国徽如此相似,而且还模仿了苏联的国徽。 毛主席对此也提出了意见,所以不可能被选中。

国徽

1949年7月张鼎、周令钊设计的政协会徽草图,风格相似

国徽

苏联国徽

专家准备初稿

张鼎的设计落选后,马须伦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国立北平艺术学院(现中央美术学院)两个设计团队负责为新国徽设计。 所以,他们的设计实际上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清华大学建筑系玉石项目

1949年10月23日,林徽因等人提交了第一个国徽设计方案,这就是玉璧方案。 玉璧方案以玉为主题,包含国名、五星、齿轮、嘉禾等设计元素,因为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器。 它性情温和,象征和平,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国徽

玉饼设计方案:林徽因、莫宗江设计,邓毅之、王迅、高壮、梁思成提供技术意见

另外,玉器上的图案采用了唐代的卷草图案。 国名是用金色的汉字八分写成的。 五颗星是国旗上的五颗星。 金色的齿轮代表工人,金色的收获代表农民,红色象征革命。 丝带和丝带结象征着团结。 这种设计风格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雕塑风格。 因此,玉版国徽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艺术传统的结合。

不过,玉饼方案之所以没有被选中,可能是因为齿轮几乎看不见,不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玉饼上的唐代卷草图案过于复杂,不适合批量生产,所以没有被选中。

不过,这种设计后来在其他地方也见到过,那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是金镶玉的。

中央美术学院天安门项目

1950年6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还提交了两份国徽设计方案,一份由张鼎主导,另一份由周令钊主导。 这一次的设计需要融入天安门元素。 天安门分子实际上是梁思成反对的。 因为梁思成觉得这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天安门元素纳入规划中,但中央美术学院却纳入了。

国徽

周令钊主导版本

张鼎领衔版本

事实上,这两个方案仍然有之前设计的影子。 周令钊主导的设计虽然整体风格不错,但天安门图案不是很完整,齿轮设计也比较突兀,所以没有被选中。 至于张鼎主导的设计,还是和之前差不多。 但加上天安门元素,同样不成功。

清华大学建设系碧玉修改稿

虽然初稿没有入选,但林徽因等人仍对玉璧的设计念念不忘,吸收建议后再次修改,后来加入了天安门的元素,在不断修改中,几乎成为了与今天的国徽相同。

玉碧修改稿

国徽

玉碧修改稿

这实际上是原始玉计划的稍微修改版本,在底部添加了清晰可见的齿轮计划。 但因没有天安门元素等原因没有入选。

重新设计第一个

国徽

重新设计第一个

此次新设计稿放大了下方的齿轮样式,并加入了天安门元素。 天安门上方有五颗星象征国旗,上面写着国家的名字。 其实它和今天的国徽有些相似。

重新设计第二个模型

国徽

第二段

第二个模型完全添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元素。 该设计明显不如第一个模型。 可能是为了加而加,天安门的元素占比太多了。

重新设计第三个模型

第 3 段

第三款车型的设计非常接近今天的国徽,受到了好评。 然而,这并不是最终计划。 会议上提出要求将第一个模型的外圈与第三个模型的内容结合起来,并最终做出决定。 国徽设计终稿已提交。

国徽设计终稿

国徽

国徽设计终稿

最终稿

看到这个模型相信大家已经感觉和今天的差不多了。 当时他们专门为最终的方案写了一份手册来表达这个设计的意义:

“这个图案以国旗和天安门广场上的金色五颗星为主要内容。五颗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伟大团结,天安门象征着祖国的诞生地。”五四运动和新中国的诞生在这里宣告,以革命红为天空,象征着无数先烈的流血和牺牲,中间是一个完整的齿轮,两边是稻麦,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穿过齿轮中心的大红丝结,象征着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和团结在中国工人阶级周围。新中国的国徽由五个简单的物体组成,并用红色丝结连接起来。

在处理方式上,强调五颗星与天安门的比例关系,因为这样能给人强烈的新中国印象,达到综合效果。 出于同样的原因,天安门采用了金色浮雕的方式处理,省略了繁琐的细节和色彩,以象征天安门,更适合国徽的风格。 红色和金色是中国民族形态的一种表现方式,既具有华丽又庄重的效果。 它被采纳为国徽,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喜爱,能够代表中国精神。 ”

内容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说明》

最终的国徽

不过,最终的草案与现在的还是有些不同的。 毕竟国徽的设计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后期定型和制作,未来才会悬挂在国家机构的重要场所。 因此,梁思成推荐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 高壮教授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但高壮教授认为党徽胸章厂家,国徽是政治性、艺术性、自然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平面图需要修改。 不过,最终草案已经获得批准。 如果要修改的话,就需要承担我迫于压力写信提出意见的负担。

最后,高壮教授顶着压力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句话:“主席,您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艺术家”就足以让人震撼。 不过,毛主席接受了高壮教授的建议。 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高壮教授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和塑造,并对定稿进行了如下修改:

1、丝带修改为更加规则、更有张力;

2、修饰米粒,使其保持丰富而不是杂乱琐碎;

3、外圈改为正圆,更清晰,更容易制作;

国徽

高壮教授修改后的国徽设计

国徽

纵切面

1950年9月20日,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国徽及图案说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徽,标志着新中国国徽的正式诞生。

国徽

毛主席公布了国徽,这也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最终版本

以上就是新中国国徽诞生的过程,可以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 其中,清华大学参与国徽设计的有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王国玉、朱长忠、胡云景、张长岭、李宗锦、高壮、罗哲文、邓一智、王迅等人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张鼎、张光宇、周令钊、钟灵、曹兆基等人。 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看到国徽诞生的重大意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
旺旺客服
keywords:国徽厂家 党徽厂家 警徽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