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之国徽图案较少

国徽厂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进一步协商和讨论,国徽最终报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 经过许多人的努力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终于在1950年国庆节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国徽

国徽设计大赛

新一届政协筹备会议期间,国旗、国徽、国歌公布后,报送的国徽图案很少(设计稿112个,图案900个)。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纪念首都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座谈会时,仅整理印制了张鼎、钟灵设计的五种国徽图案作为参考资料供大家讨论。

张鼎,职业美术设计师。 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艺术系。 1949年初,应邀参加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的修缮工作,负责政协会议的美术设计(包括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政协会徽、邮票设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含纪念邮票设计)。 。

张鼎、钟灵等人根据政协会徽设计了国徽。 图案以地球仪和五角星为主体,以红色中国领土为主体,配以齿轮、金色丰收和红色丝带。 图案色彩鲜艳,象征意义丰富,已超出国徽征集公告的要求。

国徽

张鼎、钟灵等人设计的5种图案被编入《国徽图案参考资料》

讨论中,洪深、何绿亭、郭沫若、梁思成、徐悲鸿等纷纷发表意见,分歧很大。 洪深认为,“把中国领土涂成红色,而把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涂成黄色,这是非常糟糕的”。 何绿汀建议,最好“画四颗星”与国旗一致。 郭沫若建议“光的来源不清楚,最好在地球上方画一个太阳”。 梁思成也觉得“问题很多”。

鉴于此,毛主席说:国旗决定了,国徽以后能不能决定,就交给政府以后决定了。 …原来的团队仍然存在并正在重新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原第六组成员继续承担起草任务。 邀请清华大学建设系(主要成员包括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王国瑜、朱长忠、胡云景、张长岭、李宗锦、高壮、罗哲文等)和中央研究院美术组(主要成员包括张鼎、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分别开展了国徽的设计工作。

为了在1950年国庆节前及时悬挂新国徽,两个设计组的专家学者认真考虑各种设想和假设,反复研究,起草了新国徽方案。

林徽因和莫宗江合作设计的国徽图案在初步应用中,因凸显民族特色而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认可。 被要求修改并参加改选,但最终没有被纳入《国徽图案参考资料》。 对于这个设计,他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邓一之、王迅、高壮、梁思成进行研究和讨论。 经过努力,林徽因小组设计出了新的图案。

国徽

林徽因等人准备的国徽图案

他们提交的《拟定国徽图案说明》称:拟定国徽图案以玉(或元)为主体; 以国名、五颗星、齿轮、嘉禾为主题; 图案由穿元的红丝带结衬托。 全面的。 清华大学的这一图案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并搭配了象征新民主政权的主题。 例如,璧是我国古代最庄重的礼器。 大孔笔也可以说是元,象征团结。 碧或玉都是由玉制成的。 玉性情温和,象征着平安。 大大小小的五颗金星取自国旗上的五颗星。 金色齿轮代表工人,金色嘉禾代表农民。 红丝带穿过肖远的洞,结成一个结,象征着革命人民的大团结。

张鼎等人受建国大典的启发,设计了以天安门为主体的国徽图案,取代了原来以地球为主体的图案。 但出于艺术表现的考虑,天安门被当作斜透视。

对于天安门的构想,张鼎这样解释:天安门广场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天安门也是刚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都与天安门有关,因此天安门被设计进国徽中。

张鼎等人设计的国徽方案

1950年6月1日,马须伦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提交报告:“现国旗、国徽、国歌、国家首都时代规划审查委员会选定了五个相对根据专家参考,替代国徽图案,又起草了两种:其中一种仍采用原来的五种图案,形式略有变化,另一种设计略有不同,侧重于中国民族形式的表达。两种新提出的模式与原来的模式相结合。将五种类型一起发送以供审核……”

梁思成奉命修改图案

1950年6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决定对国徽的修改“由全国政协讨论”。国徽群由梁思成设计修改。

第二天,马须伦主持召开全国政协国徽小组会议。 沉雁冰、张奚若、张鼎、梁思成、张光彦(据实录,疑为张光宇——作者注)出席。

马须伦首先发言: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采用国徽为天安门图案。 国徽中的天安门图案是中央美术学院张鼎等人一直坚持的。

对此,梁思成指出,“国徽不是一幅画,也不仅仅是长城、天安门等图画,它主要表现的是传统的民族精神”。 在图案处理上,他认为“像商标一样,色彩过于活泼粗俗,没有庄重的色彩”。

张奚若并不反对使用天安门广场,因为“它代表了五四革命运动的意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地”。 不过,他认为图案中的“天安门”是唐代风格,色彩要协调,“不能用得太浓烈、太俗气”。

沉雁冰说:“我同意使用天安门图形,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五四运动和新中国的诞生地,也是每次会议召开的地方。最好不要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字。”里面的话看起来有点太粗俗了。”

当晚,周恩来请来梁思成,做了细致的说服工作,要求他组织清华大学的教师按照政协常委会的要求进行修改,并提出国徽必须含有天安门的形象。

6月12日,梁思成、林徽因在家里召集清华大学建设系莫宗江、李宗金、王国玉、胡云景、张长岭、朱长忠老师开会。 梁思成转达了周恩来的要求:国徽图案除增加天安门外,还应增加稻穗。

梁思成、林徽因不顾身体孱弱,与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团队成员一起,全身心投入国徽设计。

梁思成在病床上与林徽因研究国徽方案

罗哲文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成员,曾参与国徽设计。 他回忆说,在设计国徽的整个过程中,建设系的老师们都很热情,但林徽因投入的精力最多。

当时她身体不好,还患有肺病,但她全身心投入到国徽的设计中。 以玉(元)为主体的计划中倾注了她的大量智慧。 虽然这一方案被否决,但林徽因提出的国徽应具有象征意义、具有民族特色、风格化、图案化的设计理念被建筑系老师们所接受。

6月13日下午,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举行。 由于国徽“尚未最终确定,因此决定将两种不同的设计带到后天的会议上进行最终决定”。

两天后,6月15日晚,马须伦主持召开国徽小组会议。 会上,梁思成提出了他们设计的新图案并汇报:“周总理提醒我,应该以天安门为主题来设计国徽。我立即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同事。”我们认为,国徽悬挂的地方是驻外使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要场所,所以一定要庄严、稳重。 他指出:国徽不能像山水画; 国徽不能像商标一样; 国徽必须庄严。

清华大学建筑系绘制的天安门元素国徽图案

张鼎还修改了设计,编写了《国徽应用图案说明》:红色齿轮、金色收获,象征工农联盟。 齿轮上方有一颗五角金星,象征着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齿轮嘉禾下面系着一条红色腰带,象征着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幸福。 天安门是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是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是伟大、坚强、英雄的祖国的象征。

国徽

张鼎修改后的国徽方案

同时,张鼎附上一封《设计师意见书》,针对梁思成的评价,他对主题处理、写实手法、继承历史艺术传统、色彩运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话题处理问题。 梁先生认为,天安门是一座建筑,不应该作为国徽的组成部分。 很难将其概括化。 应该把它画成山水画,成为次要的装饰。 设计师认为:齿轮、嘉禾、天安门都是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天安门为主体尤为合适。 即使画成山水画(世界各国国徽中都有不少带有地域特色的山水画),也不能以形式为依据。 并损害了主题。

关于现实技术的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应该更加具有图解性和装饰性,写实的设计往往会显得庸俗。 设计师认为,自然形态的事物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艺术品。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的加工不仅不能强调自然事物的本质,反而会改变其外观。 比如群众要求的嘉禾风格,就很现实。 它非常理想化,闪闪发光,充满颗粒。 如果只追求形式,无论是汉砖还是魏雕,都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 现实主义流行,但并不庸俗。

关于继承艺术历史传统的问题。 梁先生认为,国徽图案应继承历史艺术传统,采用民族形式。 设计师认为,梁先生的精神是好的,但继承艺术的历史传统应该很关键。 为人民服务的部分要继承,反人民的部分要批判。 这是一个原则。 更重要的是,不是一味地模仿古人、毫无原则地歌颂古人,而是“以旧求新”。

梁先生认为,国徽中的彩带是仿六朝石刻的,古色古香,唐绶很生气。 设计师认为,可以根据使用场合,采用六朝、唐代石雕的造型。 有的六朝绶带石佛,神态静谧,造工精美。 如果用在国徽上,就太静态了,而唐朝的武带是动的,所谓“武带在风”。 国徽丝带采用这种精神,符合革命人民奔放情感的要求。

关于色彩的运用。 北京的红墙、黄瓦、蓝天,在世界首都中独树一帜。 它们庄严而华丽。 因此,草案中的颜色以红色、金色(同黄色)、蓝色为主。 这些也是中国的民族色,但常识是,由于受资本主义教育或者现代文人画的影响,很多人对对比色感到反感,认为它们“不雅”(尤其是群青,但不能改成西方蓝)或者孔雀蓝,不然就失去了中国味。而且他和朱进不和)。 事实上,在文人画发展之前,中国画一直很重视金墨,敦煌画、唐画以及早期汉画都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仍然喜爱这些丰富而强烈的色彩。 其次,除非色彩浓重,否则不适合装饰中国建筑。 如果为了迎合书房的口味而一味地强调“和谐”,那么一旦高高挂起就会显得索然无味。 因此,国徽不能给人留下宏伟的印象。

国徽组对这两种图案进行了讨论。 田汉说:“梁先生最要避免的就是国徽变成了山水画,但也没有必要过度避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民众的情绪。”哪一个适合人民的心情,人民就会最喜爱他,他就是最受欢迎的。” 好的

张鼎先生的设计和梁先生的设计有很大不同。 他们的意见分歧非常重要。 梁先生的离我们较远,张先生的离我们较近。 所以,我觉得他们两个需要统一一下意见。 ”

会议最终决定:“请梁先生整理图纸。”

清华大学模式获批

6月14日至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议题之一是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会议已经开始,但国徽图案尚未最终确定。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设系设计团队根据评委意见反复讨论、修改,于6月17日再次提交了国徽图案及设计文件初稿。

本次设计符合征集规定“国徽必须庄严、宏伟”的要求,由红色和金色组成。 它符合“中国特色”规定,以国旗和天安门为主要内容。 国旗代表了革命和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的意义。 ,天安门象征着五四运动的诞生地和新中国在这里诞生; 麦子和稻子的齿轮和麦穗象征着工人和农民,麦子和稻子也寓意着土地和资源的广阔; 系着齿轮和麦子、稻子的丝带象征着工农联盟。 整个图案,鲜红的底色上有五颗金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就像一面巨大的国旗悬挂在天空上。 在天安门广场正面景观的映衬下,五星红旗显得更加壮观、庄严、辉煌!

清华大学修改后的国徽方案

国徽

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徽设计说明(1950年6月17日)

国徽审查小组对梁思成和张鼎的方案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沈雁冰领导起草的《国徽审查组报告》记录了这次讨论:

认可梁思成新画(金红、天安门、五颗星)的有:张细若、郑振铎、廖承志、蔡畅、邵力子、陈嘉庚、李四光(李不在场,但昨天他表示认可该图的原稿)。

当邵力子同意这个设计时,他建议将梁的一幅原始草图与修改版结合起来,使修改版的天安门更加真实。

认可理由:梁图庄重,艺术结构完整统一(邵力子说张图美丽,梁图庄重)。

田汉和马一老表示,他们各有所长。

……

严冰曾向群外看过这两张照片的人征求意见。 有人说一幅图很美,或者说梁的图很完整,但又觉得都不理想。

老一辈中,对张图的看法较多,对梁图的看法较少。

沉雁兵作国徽评审组报告

6月20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厅白墙前,由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两个团队设计的国徽方案竖立起来。 中央美术学院的规划中,天安门广场中心部分是侧面透视图,红墙绿瓦,前面是金水桥,上面是蓝天,显得色彩斑斓; 清华大学平面图中,天安门广场中心部分为正立面图。 五星红旗点缀在天空,周围环绕着齿轮、麦穗和丝带。 整个图案由金红色构成,显得庄重而辉煌。

在展览现场,周恩来认真听取了评委的意见。 他认为清华大学的设计方案综合了各种图案的优点,提出稻穗要向上、笔直地画。

国徽

1950年6月20日,周恩来批准国徽图案。

同日,沉雁冰主持召开国徽审查组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确定报审国徽图案; 二是对国旗、国歌、国徽报名者给予奖励。

郑振铎、张奚若、沈雁冰在讨论国徽图案时认为,第二幅图(梁思成的图案)艺术十分成熟,结构完整统一,门洞明显,比第六幅更庄严。图片(张鼎的图案)。

周恩来,画面底部的丝带连在一起,象征工农团结。

周恩来、马须伦的意见是印刷用金色和红色。 如果用黄色和红色就不够漂亮了。 金色和红色表达了中国特色。 第六张图是红色和绿色。 虽然很明亮,但不够庄重。

张奚若和郑振铎建议,天安门旁边的那排小栏杆应该省掉,因为它们太琐碎,不够大方,而且米饭也显得不整齐。

最后,周恩来提出写一个说明,把第二张图带到会场,让大家心里有个印象,然后把图打印出来分发,以便投票时看得更清楚。

国徽评审组最终批准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等人设计的国徽图案。

6月21日,马须伦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上作《国徽审议组报告》。

毛泽东6月23日主持会议,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委员会的报告和国徽设计方案,并提出国徽设计方案。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并公布。

国徽

毛泽东主持讨论国徽图案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图案说明》。

主席:您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国徽的设计只是第一步,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塑造、制作等工作。 国徽最终设计稿交给清华大学建筑系。 梁思成推荐了该系的高壮教授。

在国徽设计过程中,高壮支持梁思成的观点,即“国徽代表国家,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不是商标”。 但在最终确定设计时,高壮认为国徽在审美上是“自由主义”的象征,因而与梁思成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发生了“工作斗争”。

为了赋予国徽更高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保持政治性、艺术性、自然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高庄觉得有必要对图形设计做出改变。 由于国徽图案是经过毛泽东审议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的,如果进行修改,就会从学术争论上升到政治范畴。

在巨大的压力下,高庄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主席:您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位艺术家……”据高庄的儿子高康说,当时他看到了很多写这封信的人们每次回忆起这件事都无法忘记那个令人震惊的开头。

钟灵看到后甚至劝告高壮“有点过分了”。 但高庄不为所动,带着强烈的使命感,递交了这封信。 毛泽东接受了高壮的意见。 不久,中央派彭真、康克庆到高壮家听取情况,转达毛泽东进一步改进的指示。

从7月初到8月中旬,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高庄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和塑造。

8月18日,沉雁兵在政务院会议室主持召开国徽使用、国旗悬挂、国歌奏唱办法、国徽图案审查座谈会。 高壮解释了国徽模型的创作:“推迟是因为我的一个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让我们的国徽:更加庄严、更加清晰、更加健康、更加坚强、更加风格化、更加统一、更加理性、更加有组织、更加规范、更加符合使用条件; 并赋予更高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希望我们的国徽艺术性提升到国际水平,历久弥新。 ”修改及原因是:丝带的修改——新画面比旧画面更有力量、更有规律;米粒的修改——依然有丰富的感觉,但不杂乱琐碎;非-正图改正图——方便复制。

国徽

高庄关于国徽模型创作的说明(签署日期应为1950年)

经过讨论,会议批准了高庄创作的国徽浮雕图案。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图案说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同时公布了国徽及图案说明:“国徽的内容是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象征五一以来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第四次运动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斗争。在人民民主专政下新中国的诞生。”

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批准的国徽模型

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尊重国徽、保护国徽》:国徽鲜明地反映了我国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和农民。 ……我们的国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胜利和新中国诞生的象征。

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设计定稿后,张鼎带领“美术用品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赶赴制作第一块木雕国徽,于1950年国庆前夕安装在天安门城楼上。5月1日, 1951年,精心制作的金属国徽(铜铝合金)取代了木制国徽,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至今。

国徽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意志的体现。 任务完成后团徽厂家,政务院向梁思成、林徽因、高壮、张鼎等主要参与设计和制作的8人颁发了奖励:每人800公斤小米。 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但他们都没有接受,捐给了抗美援朝前线。

国徽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诞生》第9页,《人民政协》2022年8月4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
旺旺客服
keywords:国徽厂家 党徽厂家 警徽厂家